深圳万人抢房、合伙打新事件引起媒体广泛关注,政府面临巨大压力。针对这个问题,有位董先生表示,不以经济手段管理市场的思路上来,各种问题就不会杜绝,包括在京津冀严厉控制下市场的极度萧条。他再次呼吁:尊重规律,依据经济手段调控,让市场按照供求关系去运行。否则带来的后果全社会承受不起。

笔者有如下观点:
一、事实证明,自由市场调节不了房地产
对于深圳万人抢房暴露出来的问题,董姓朋友认为,应该让市场按照供求关系去运行。这个建议怎么样?因为目前国内沒人去实践,无法验证其成效。
但是有个国家确实能验证市场调节的成败,美国。我们知道,美国是世界自由市场经济的教师爷,其市场自由度比我们高多了。特别是房地产,别说房地产资源的自由供应度,就连两房的次级贷款也被金融投资机构包装成诱人的金融产品,投放市场火热买卖。美国人在收获虚拟经济交易成果的同时,又让普通美国人收获了住房。哪知市场调节过度,使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,进而引爆全球性经济危机。在危机面前,美国政府再也不敢坚持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理论,积极干预市场了。当然也不敢再让影响巨大的投资银行破产倒闭了。

再以现在深圳的房地产为例说明问题。
很明显,大城市的高房价绝对增加了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,并造成普通市民住户的沉重经济负担,最终将导致企业出走,外来劳动者逃离,最终导致产业空心化,以至于城市实体经济的衰落。这种市场调节也是诸如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无法承受的代价。
二、自由市场经济扭曲了国民经济发展逻辑
在过去,国民经济发展要经历“生产→分配→交换→消费”四个环节。后来,随着市场经济发展,为了突出“交换”的重要,又改成了“生产→交换→分配→消费”的环节顺序。
这一改变,意义重大。
这就是说企业生产出产品之后,先是通过“交换”投入市场,换回钱之后再通过发工资的形式进行“分配”。
问题出现了。如果说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沒人买了,自然就无钱给员工发工资了。很明显员工发工资受市场客户购买力严重制约。
现在的情况是:生产环节提升了技术能力,生产了海量产品,结果遇到了“百姓无钱消费”,致使“交换”不能顺利实现,结果“分配”不充分,“消费”就更难了。同时还造成了巨量的库存商品。
因为“交换”遇到了问题,企业陷入困境,为企业抒困,地方政府又不得不动用财政资金援助企业,一方面是减税,另一方面是补贴。企业的困难是缓解了,但政府的财政困难又来了,现在公共开支这么大,钱从哪来?不少地方又盯上了土地市场。结果房地产负担了相当一部分公共开支。
都说企业困难。实际上是国民经济发展逻辑出现了扭曲。

三、怎样才能把大城市的高房价降下去?
这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。目前有三种方式:市场自由调节法,房产税行政调控法,城乡均衡发展化解法。
第一种方式:市场自由调节法。诚如美国次贷危机给予的警示,如果单纯采用市场自由调节法,放开房地产市场不再调控,交给市场自由运行,受债务杠杆的推动,以及国际游资的影响,在短期内大城市房价会不断上升,炒房资金进入楼市,市场短期火爆,但会吓跑实体企业,并赶走实力不济的年轻人,使市场上只剩下投机者。待大城市产业空心化,投机资本就会撤离,致使房市价格爆跌,结果引发连锁反映,大城市也就完了。

第三种方式:城乡均衡发展化解法。国家通过产业规划,使城市低端产业逐步向内地与乡村转移,逐渐完成“城市高端产业→乡村中低端产业”的合理布局,并通过电子商务跨区经营,联成一体的全国交易市场。以此逐步转移城市人口,减少城市房地产需求,使大城市逐步降低房价,实现软着落。
